本站發布時間:2023-10-07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志刊發國機集團黨委署名文章《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文章強調,農業機械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裝備支撐。作為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的國家隊,國機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鍛造國機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奮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發展,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為您分享全文如下——
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機械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裝備支撐。作為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的國家隊,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鍛造國機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奮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發展,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一、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助力端牢“中國飯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我國是糧食大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約20%的人口,糧食供給總量充足,但中長期仍處于緊平衡態勢。利用農業科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增產增收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裝備作為農業科技的集成和大規模應用重要載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在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方面效果顯著,為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以糧食收獲環節為例,根據有關研究,如果三大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每年全國就可挽回120億斤左右的糧食損失。新形勢下,農業機械裝備在護航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愈發突出。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已成為世界農業機械制造和使用大國。農業機械總動力超過10.78億千瓦,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套),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初步得到解決。農業機械裝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已經形成65個大類、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產品系列。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動力換擋、免耕播種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大喂入量多功能聯合收獲機、六行采棉機等高端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一批具備自動駕駛、作業狀態實時監測和遠程運維能力的智能農業機械裝備成功研制、快速推廣。農業機械裝備創新人才和團隊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氛圍也更加濃厚。但也要看到,農機裝備短板弱項依舊不少。農業機械裝備有效供給有待增加,目前我國農業機械裝備應用在北方平原地區發展較快,南方丘陵山區發展較慢;主要糧食作物生產農業機械裝備應用水平較高,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農業機械裝備應用水平較低;高端裝備技術水平與國外的差距亟須縮短,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農機農藝農田協同配套亟待加強。只有進一步加速農業機械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2023年9月23日,我國迎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秋分時節,全國處處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全年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圖為東方紅小麥收割機正在作業。國機集團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問題,強調“加快補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特別是要加大農業重要裝備自主研制力度”。農業機械裝備研發制造是國機集團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優勢最明顯的業務板塊之一。集團農機領域企業在60多年的發展中,取得農業機械領域重要科技成果2400多項,向社會累計提供372萬臺拖拉機和327萬臺柴油機等3000多種農業機械產品,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了積極力量。新征程上,國機集團明確了農業機械發展的方向,即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為主線,聯動推進“培育農機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高端農機現代產業鏈鏈長、開展農機裝備補短板”三大行動,落實“三張清單”,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繼續集中優勢力量,不斷推動集團農業機械業務取得新的更大成果,以農業機械現代化助力端穩“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圍繞整機裝備、重要零部件、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農業機械裝備“補短板”行動,攻克水田高效衛星平地機、大型自走式青貯玉米收獲機、馬鈴薯低破損聯合收獲機等整機裝備,高性能機械式排種器、高速投種裝置、大豆收獲仿形割臺、多功能扶手操縱臺、濕式離合器等重要零部件,收獲機作業參數與質量在線檢測技術、小麥高速精量免耕播種技術、高效清選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賦能農業機械產業發展。聚焦種業振興、黑土地保護與利用、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特色作物農業機械化等短板弱項,開展相關產品研發攻關,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兩個優勢。
二、提升農機裝備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規模趨于平穩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加強,集群效應已逐步顯現。我國農業機械制造行業排名前50強占全行業規模以上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在山東、江蘇、河南、浙江、安徽、黑龍江等地匯聚了60%以上的農業機械百強企業,形成了一批協作配套的產業集群(如以中國一拖等為龍頭的拖拉機產業集群)、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如浙江湖州地區的水田機械、山東臨沂地區的植保機械、浙江臺州地區的植保和排灌機械、重慶的微耕機械等產業集群)和一批地方產業園區(如黑龍江哈爾濱和佳木斯等地區的農業機械產業園區),區位優勢和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產業鏈愈加完整,集群效應得到有效發揮。
▲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中國一拖自1955年成立以來累計向社會提供了近400萬臺拖拉機,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東方紅大中型拖拉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這是準備發往世界各地的東方紅拖拉機。國機集團供圖
總體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產業圍繞產業鏈中游整機制造領域,以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為代表的傳統農業機械產品實現了可靠性、適用性、智能化的飛速發展。以甘蔗收獲機、農用無人機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機械的國產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為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產業還存在差距。一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須“強鏈”。目前我國能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近4000種,僅為世界農業機械種類的一半多一點,需要整個農業機械行業不斷努力。二是核心零部件短板問題突出,亟須“補鏈”。一些核心工藝材料、關鍵零部件、關鍵作業裝置存在較大技術瓶頸,尚未形成具備專、精、特、高的農業裝備零部件開發和制造能力。自主可控、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產業備份系統尚未形成。三是農機農藝融合不足,亟須“延鏈”。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受多方面制約,我國還存在農業機械和農藝融合不夠等情況,品種選育、栽培制度、種植方式、產后加工與機械化生產的適應性有待加強,集成配套的全程機械化體系尚需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國機集團高度重視確保農業機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問題,積極打造產業鏈鏈長,充分發揮產業龍頭牽引作用,打通供應鏈、協同上下游,推動農業機械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發展。下一步,國機集團將以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聚焦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四個環節,發揮鏈長企業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進一步統籌各種要素資源,打通產業鏈上的堵點、斷點。積極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著力建設收獲機械創新聯合體、拖拉機創新聯合體、插秧機創新聯合體,解決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升行業整體創新水平。推進面向全國、適應區域特色的農業機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銷售運維、田間作業、跨區協同等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推動農機產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集中優勢力量突破制約產業發展基礎前沿、共性關鍵及重大裝備核心技術,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能力,推動農業機械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掌握發展主動權,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
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高端智慧農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絕不能落后。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從全球農業機械裝備行業發展看,農業機械正在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動化和駕駛舒適化方向發展,工作效率提升,運營成本下降,駕駛的舒適度愈來愈高,智能農業裝備正引領行業發展。產業上,從產品設計、試驗、制造等各個環節,普遍地應用了先進制造技術,數字化設計、虛擬驗證、精益與智能制造等工業制造技術進一步拓展到農業機械制造中,全面提高了農業機械關鍵零部件的壽命和可靠性。技術上,不斷融合液壓與電子信息、傳感與控制、環境與生物等高新技術成果,比如激光控制土地平整設備、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和產量傳感器的收割機等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大型化、多功能、復式聯合作業,充分發揮了機器作業的高效率。農業技術裝備已經從機械化階段向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新階段升級,并向以人工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自主智能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在高端智能化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在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方向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全力推進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基礎高級化,取得積極進展。但必須看到,我國農業機械領域高性能材料、高速液壓馬達、農業機械專用傳感器及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性能還達不到高性能農業機械的使用要求,特別是農業機械的智能制造環節與國外先進企業在制造精度、工藝工裝水平及智能化水平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國機集團自主研發的氣流輸送式播種機實現了小麥、油菜、苜蓿高速免耕精量播種作業,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圖為氣流輸送式播種機。國機集團供圖
國機集團匯聚了農業機械行業絕大多數的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擁有千余名研發人員,建立了全機種、全系列農業機械產品研發體系,是我國農業機械原創技術的重要“策源地”。集團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通過發揮整體優勢,匯聚起我國農業機械裝備領域實力最強的科研設計力量,不斷突破制約農機裝備發展的瓶頸。近3年,農業機械裝備研發投入穩步增長,累計攻破1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237項。高端產品保持技術前沿性。研制多款高端及智能拖拉機產品,自主化率達到了80%以上;突破聯合收獲機高效能脫粒清選等關鍵技術,進一步降低籽粒破碎率和機收損失率;研制國內首臺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國內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實現了一批智能化引領性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農機數字化能力不斷提高。國機集團建設的“農機云”獲批國務院國資委第一批行業領域公有云稱號,實現農機調度、在線維保、作業方案、農資調度等功能場景,服務跨品牌農機接入,目前接入農機數量達50萬臺以上。低碳產品實現技術突破。攻克電驅動系統優化匹配、高續航能量管理等關鍵技術,創制氫動力拖拉機、電動園藝拖拉機、混合動力拖拉機等新能源農業機械裝備產品,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深入推動自主創新中,國機集團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建設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升級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化發展,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農業機械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新征程上,國機集團將充分發揮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引領作用,落實落地培育農業機械原創技術“策源地”清單,從“高效農用動力、高效耕種、多功能田間管理、高效低損采收、設施高效種養、農產品高品質加工”等6方面布局攻關重點任務。努力提高智能化農業裝備的應用水平,進一步強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從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樣機開發、中試驗證及工程化全鏈條的科研體系建設工程,打造高水平創新人才團隊,矢志不渝推進農業機械裝備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和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